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公众服务>>农耕新闻>>正文
移风易俗看金乡
2018年06月20日  

山东省金乡县隶属孔孟之乡,是诚信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流淌着文明血脉,也延续了陈规陋习。眼下,摒弃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正成为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在金乡蔚然成风,群众的思想也从过去的碍于面子、固守陋习向如今的遵守规矩、倡树新风转变。”金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凯说。

从“碍于面子”到“遵守规矩”

“以前俺村婚丧嫁娶,总是互相攀比,看看谁家办得风光、场面,自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定下了铁规矩,这些陋习都不见了。”金乡县鸡黍镇田口村村民陈保金告诉记者。

前不久,村民李根海的儿子结婚,按村里的新规,他们只办了6桌酒席,共花了不到3000元。“要是搁在以前,光酒席就得办20多桌,怎么也得两万多元,花钱多不说,菜吃一半扔一半,看着让人心疼。但是家家都那么办,自己如果例外,怕亲戚朋友笑话。”李根海说,“现在好了,村里‘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章程,我们按规矩来,家家都一样。这不,用省下的钱多给孩子添了些家具,大家都高兴。”

据了解,金乡全部649个村庄,已于2017年通过村民表决的形式,把红白理事会建设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并实现了“村村建立红白理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会长,把村内有影响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充实到理事会。群众操办红白事,提前报红白理事会,违规操办红白事的,红白理事会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不听从劝告的,红白理事会退出操办事宜,并向镇街民政办报告。对于违规操办的群众,记录在案,今后农村精神文明各类评佳树优荣誉称号不再考虑。

“2017年,全县3000多件红白事,节约资金达6000多万元,大大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为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打造乡村文明新风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和保障。”金乡县文明办主任周树盘说。

从“占地入土”到“文明入堂”

走进肖庄村新建的骨灰堂,小小的院落朴素宁静,建筑则是宋代造型,庄重美观。现在,骨灰堂里已经寄存了127个村民的骨灰。

“我们村人多地少,每个坟头虽然占地不多,但一年要增加10多个坟头,耕地也越来越少。除了坟头占地,二次装棺土葬现象也很普遍。一场葬礼下来,花费四五万元很正常,让本来痛失亲人的家庭雪上加霜。”肖庄村村党支部书记郝敬民说。

为了扭转村民“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在肖庄村骨灰堂开建之前,村干部给村民算了一笔账。传统殡葬,遗体火化后一般重复使用骨灰盒和棺材,一口大理石棺材3500元,即便是普通的红松棺材也要2000元。竖立一块墓碑1000元,坟头占地20平方米。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后,以上投入几乎全免。另外,将公益性骨灰堂建在村头,村民进出村子随时可见,祭奠先人也方便。

肖庄村骨灰堂建设,得益于金乡在移风易俗中的以奖代补政策,鼓励镇街和村(居)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纪念堂。“我们已累计落实县级财政奖补资金160余万元,建成农村公益性骨灰纪念堂12处,设计存放骨灰格位4.6万个,大大推进了移风易俗工作。”金乡县民政局局长王立良说。

从“老调重弹”到“新风新唱”

“王丕好,王丕好,除了扶贫搞得好,文明新风嗷嗷叫,在村里、在街道,邻里和睦人人孝……”金乡县王丕街道李集村的文化广场上,草根艺人们正在表演新创作的山东快书,不时引来群众的阵阵掌声。

“过去剧团来演出,我从来都不看,因为看不懂。”带着孩子来看戏的村民李彦民笑着说,“现在好了,节目说的唱的都是身边的事,通俗易懂,不仅大人受教育,孩子更受教育。”

金乡素有“书山曲海”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戏窝子”。该县拥有丰富的戏曲曲艺资源,像李彦民看到的演出,现在金乡每年有1278场次,平均一年一村两场戏。

近年来,金乡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戏曲创新方面,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创作出了四平调《和谐社会喜事多》,落子小段《大蒜情缘》,戏剧《夕阳红》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推动乡风文明传播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复杂多样,仅靠行政命令强行禁止难免出现逆反心理。把传统戏曲形式赋予新内容,使移风易俗触及群众灵魂,也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更让乡村文化振兴有了有效的载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广新局局长陈胜利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