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

双高建设简报 2021年第 2 期(总第六期)

发布时间:2021-07-1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本期关键词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

【政策信息】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211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办法》共分为总则、专业设置条件与要求、专业设置程序、专业设置指导与监督、附则等5章21条。与此前高职(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相比,《办法》对专业设置条件进行了细化,定性定量相结合设置了具体指标,充分体现类型教育特点。主要有三个创新点一是突出高起点;二是瞄准高层次;三是注重高要求。

●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教职成〔20212

教育部组织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制)订,形成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目录》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我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等需要,动态更新《目录》,完善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三项执行要求,一是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二是落实专业建设要求;三是.做好新旧目录衔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务院国资委 中华全国总工会 全国工商联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39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务院国资委 中华全国总工会 全国工商联共同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

《意见》明确,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以至少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发挥企业培养主体作用,推行培养和评价“双结合”,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双导师”培养模式。《意见》指出,要完善经费补贴政策,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或就业补助资金列支。

《意见》要求,相关部门要把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作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与企业的联系制度,加强考核评价,推动企业全面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广泛动员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和职工积极参与学徒制培训,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覆盖面和提高学徒制培训的质量。

教育部印发《高等我司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我司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高等我司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提出九大要求,一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二是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三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四是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五是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六是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七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八是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九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职教资讯】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加强职业我司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要健全多元办学格局,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办法。各地各部门要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

【专家观点】

●“三教”改革如何在高职落地生根——(苏益南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集团党委书记、研究员

党的领导:重在定“起点”。高职院校实施“三教”改革,必须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贯穿全过程,发挥党委在“三教”改革中的领导核心和引领作用,让教师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确保青年学生坚守意识形态底线、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一是坚持政治方向,高职院校党委统一开展宏观布局和顶层设计,二级教学单位党总支对本单位承担的工作负责落实,各专业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对具体项目负责实施。二是坚持立德树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形成价值、情感、行为、成效认同,深化“德技并修、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三是坚持学生中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第一和第二课堂贯通对接,实现教师“有什么”随动学生“要什么”、教师“教什么”随动学生“会什么”、教师“评什么”随动学生“成什么”的三个转变。四是坚持校企合作,发挥基层党建组织对校企双元育人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将校企合作要求贯彻集团工作全方位、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师成长全周期,形成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教师改革:重在治“痛点”。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高职院校实施“三教”改革,必须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形成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协同解决中小企业遇到的技术、生产和销售难题。一是校企联合共聘共用博士人才。二是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三是培育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材改革:重在通“堵点”。教材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也是融合企业元素与教育元素的直观载体。一是建立高质量的教材编制队伍。二是明确教材的编写步骤。三是提高教材选用管理水平。

教法改革:重在解“难点”。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教法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教师、教材改革最终需要通过变革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来实现。一是采用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二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教学融合。三是总结提炼典型教学方法案例。

●“双高”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追求卓越——(张猛 张雁平 金华职业技术集团“双高”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拉高“卓越”的标杆。职业教育发展从具备世界水平到引领世界水平,需要“双高”建设院校主动拉高“卓越”的标杆,深化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内涵。一是在培养定位上拉高标杆。二是在培养层次上拉高标杆。三是在教育教学标准建设上拉高标杆。

夯实“卓越”的根基。职业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有力地解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双高”建设院校要立足于立德树人和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不断丰富人才培养的载体,夯实“卓越”人才培养的根基。一是构建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二是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三是探索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改革。四是打造“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实训基地。

产出“卓越”的成果。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需要“双高”建设院校产出一批卓有成效的专业课程和教育教学成果,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是开发新技术课程。二是开展“课堂革命”。三是促进教学成果一体化。

突破“卓越”的瓶颈。“双高计划”是拔尖性的培优项目,首轮立项建设的院校有197所,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数量的13.42%。从建设数量上可以看出国家布点对遴选院校“卓越”的要求,就是要求这些院校先行先试,大力推动改革、突破瓶颈制约。一是在“双师双能”上寻求突破。二是在产教融合上寻求突破。三是在职教国际化上寻求突破。

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尹二军,系许昌职业技术集团党委书记)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素养的引领与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制定有效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制定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课程的设计性、相关性、自然性、间接性、目的性五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最终达到教人化人、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结合我司人才培养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思想特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将个人命运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决心,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同时,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结合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 在价值引领上下功夫

高等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要着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合作育人的社会实践教育模式,搭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平台。可以通过出台结对共建协议方案,充分利用好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为高职院校巩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路径,为增强广大党员党性修养构建新平台,为提升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实践教学水平搭建新载体。通过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发挥好党性教育课堂的积极作用,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将校地合作推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创新红色教育活动方式 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具有思维活跃、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应打破单一的传统传授法,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充分运用周边环境载体,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把红色教育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综上所述,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而且对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汇聚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职业院校要借助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汇聚强大力量。

【同行动态】

无锡职业技术集团积极探索现代职教体系 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教大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明晰办学定位、丰富办学特色指明了方向。无锡职业技术集团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努力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专业(群)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坚持技术引领,为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重点打造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

我司积极落实《关于组织申报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文件精神,201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举办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4+0”)两所高职院校之一。截止2020年底我司已与江苏大学联合开设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及市场营销等6个专业,现有在校生937人,已连续培养五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021人。通过与江苏大学共同优化“本科标准、高职特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完善持续改进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等举措,我司培养的高职本科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应用技术技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几年来,高职本科学生在项目申报、外语等级通过率以及各项学科、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校期间,201882人次、2019112人次、202072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包括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获全国特等奖、“发明杯”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大学物理、数学、英语竞赛等高含金量奖项。

二是扎实开展中高职、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

我司与常州大学、江苏理工集团、淮海工集团等普通本科高校在会计学、汽车服务工程、商务英语等专业开展了“3+2”分段培养项目,与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我司、无锡江南中等专业我司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开展了“3+3”分段培养项目,通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相互沟通,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最终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针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我司分别出台了《关于制定(修订)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关于制定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关于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等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有机衔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推进基于智造特色的“三教”改革

我司以江苏大学相关合作专业申报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为契机,专业教学以“成果导向、多元度量、持续改进”为核心,同步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推进教学改革。同时,探索“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学模式,实施学生主体、成果导向的“金课堂”,开展“课堂即工厂”“课堂即赛场”“课堂即工坊”“课堂即项目”,着力提升“教法”改革。我司还着力推进“金资源”开发与积累,升级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金课程”,出版行业引领性教材,开发新形态“金资源”。开发了“智造”特色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基础技术技能训练、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综合(创新)技术技能训练”三段阶梯式的实践体系,将素质、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融为一体。我司还注重实施一教双证,课证融通。我司6个高职本科专业选择了行业领域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的相关证书,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双证融通,一教双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申获教育部西门子产学合作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引入SIEMENS PLM系列认证课程,NX CAD初级认证通过率达到100%NX工程师认证,通过率达到71%;物联网工程专业网络工程课程由华为认证我司教师现场授课,考核通过就取得华为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全部获得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SOLIDWORKS软件认证证书。

金华职业技术集团-通识教育如何飘出思政香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题。金华职业技术集团融通国内优质通识资源,以“思政铸魂、通识培基”为理念,创新通识课程建设,打造旨在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系列通识课程“你我职业人”,让通识教育飘出浓浓“思政香”。

“你我职业人”下设“职业之道”“职业之德”“职业之艺”“职业之术”四门子课程,分别从职业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职场活动的创新与规范多角度阐述了职业、职业人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课程以“一课多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与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浸润式教学法为高职通识教育课堂教学生态改革提供了生动样本与典型范例,是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探索“三全育人”、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的一次全新探索。

思政铸魂,打造“三融”品牌课程

融结思政课程与通识课程。“你我职业人”以通识课程为设计底盘,创设跨学科的教学形式,精选职业之“道”“德”“艺”“术”的思政要素,打破学科壁垒,大跨度、大尺度地实现通识目的,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融汇思政课程与职业教育。“你我职业人”深挖专业职业素养的具体内涵与核心要素,通过“修车修己,哪个为先?”“规则只是用来约束人的吗?”等系列拷问,找到课程思政的触动点,聚焦职业人的信念,倡导职业高于个人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的崇高感和神圣感,确立在职业活动中为国奉献的高尚精神。

融合思政教学与学生需求。“你我职业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生的接受和认同。教师围绕学生的困惑点、需求点,注重具有思政育人功能的载体、案例、资源等的设计与开发,多渠道收集学生反馈,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需求,为学生日后发展指明方向。

特色筑基,形成立体育人生态

创建教研中心。“你我职业人”以教研机构作为课程改革据点,我司建有智慧通识教研中心,作为全校通识教育的大脑,融汇专业课、思政课和通识课各方力量,成为课程建设的交流中枢。在师资方面,通过聘请校内外顶尖教师、优秀学者担任课程讲授人,组织一支素质过硬、示范性强的课程思政通识课教师队伍。

研磨制度规范。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制定了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符合高职通识课程教学实践的制度和规范,帮助教师明确建设方向。教学质量监督反馈机制为课程建设提供质量保障,从课程标准、建设方案、教师教案、典型案例、现场呈现、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监管。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通学生反馈、教师反思、教学精进的质量提升渠道,形成基于课程思政+通识课程、教与学互促互进的特色质量管理闭环。

营造育人环境。在建设课程思政“你我职业人”系列通识课的过程中,教学硬件、教学云平台、文化长廊等物质环境的现代化与精细化为课程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通过以思政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成果展演、通识素养大赛等为代表的多元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和通识素养,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创新注力,实现一体两翼教育形态

一体——追求师生共进为本体。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学设计,以点带面,延伸开发,通过研制慕课、精编教材等方式将改革成果固化,持续培育一批基于职业需求的课程思政创新课程,使通识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后续学生广为受益。教师突破传统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界限,走出专业局限,在实践中激发成长的内生动力,也为后续课程的开发提供经验价值。依托教师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得以持续优化。

两翼——课程与师资同步建设。“你我职业人”课程建设采用“项链模式”,以四门子课程为“链”,串联各专业教师授课,多角度展示“道”“德”“艺”“术”课程的思政内涵:倡导职业高于个人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树立“认认真真做人,清清白白挣钱”的职场理性;聚焦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创新和创业;关注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和职业习惯。

课程由思政专家担任策划者和主持人,掌舵思政方向和创新主线。集团行政领导优化配置全校通识课程教学资源、集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于一堂,聘请业内专家,以访谈、答疑等形式提升教学效果。“一课多师”对同一课题做多向度剖析,保持了教育过程的鲜活和灵动。

【建设动态】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邹克俭同志带队双高办、纪检监审处联合督查双高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近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邹克俭带领双高办、纪检监审处一行5人组成的督查组,采取现场查看项目建设进度、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校8 个二级集团、15 个职能部门“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了全覆盖专项督查。总体上看,各二级集团和职能部门按照我司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有序推进双高建设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推进中仍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部门协调不及时、项目推进不顺畅等问题,需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持续深入推进。







高办组织召开双高建设相关制度培训会

为了贯彻落实我司《关于加快推进“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通知》(成菠菜办〔202116号)的文件精神,双高办根据“双高”建设工作实际需要,610日双高办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及相关工作人员、二级集团各教研室负责人召开双高建设相关制度的培训。项目管理处及计划财务处相关老师对《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双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解读。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shuang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