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修订版)》《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的通知 (成菠菜〔2020〕43号)

作者: 时间:2020-04-29 点击数:

 

集团各部门(单位):

集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全面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经集团4月27日第十一次党委会审议通过《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修订版)》《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方案,广泛动员、积极参与、认真执行。

附件:1.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部质量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修订版)

2.集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

2020年4月29日

 



附件1

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修订)

 

为建立常态化、可操作、可持续发展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我司内部治理现代化、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川教函〔2016〕113 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职教诊改〔2018〕25号)《四川高职诊改专委会关于开展教学工作诊改复核的通知》(川高诊〔2019〕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司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对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提升我司治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制度为重点,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自我保证、稳步实施、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诊改主体责任,树立我司、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全面质量意识,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我司自主诊改、教育厅抽样复核、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进我司质量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顶层设计原则

加强诊改工作领导、制度建设,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改工作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诊改工作,构建网络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二)坚持突出办学特色原则

结合我司发展实际,开展以“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我司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重点的教学诊改工作,在教育部教学诊改文件和省教育厅教学诊改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我司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内容,切实提高诊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以我司为主体原则

充分发挥我司在诊改中的主体作用,落实主体责任,以创新完善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

符合我司自身实际的办学定位与质量目标。二要把质量提升作为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各主体单位追求质量提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保证的质量文化,使质量保证成为各主体单位的自觉行动。三要重视改进,横向部门之间和纵向层次之间形成质量环,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改制度,提高诊改工作的有效性。

(四)坚持过程管理原则

实现改进决策要有实证依据,改进结果要可评估测量,评估测量结果应用于持续改进。树立全程管理的质量管理理念,全院各部门(单位)加强对接,协同合作,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保证每个培养环节的质量。

三、目标任务

(一)建设目标

以我司“13554”发展战略为指引,确立“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农业高职院校”为发展目标,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全覆盖、强预警、善激励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遵循“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实现诊改体系高效运行,持续推进“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我司和专业建设计划”,不断

优化诊改体系,提升诊改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

动我司高水平发展。

(二)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依据我司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五大行动提升计划”、《集团创新发展2035》以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我司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综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目标链、标准链,健全制度体系,并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目标绩效考核为激励,建立健全目标明确、标准可测、制度健全、实施有力、诊断科学、改进有效、螺旋上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

(三)工作任务

1.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建设“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我司、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构建目标链和标准链、监测与预警、诊断与改进为核心内容的质量诊断改进螺旋。从“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产、监督控制”纵向五个系统明确全院各部门(单位)的质量保证主体责任。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形成智能化动态管理。

2.牢固树立现代质量管理意识

通过开展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诊断与改进,针对不

同责任主体和不同工作岗位,开展质量内涵学习及培训,引导和促进全体教职工参与质量目标和标准的制定,不断提升对质量管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倡导持续改进”的三个现代质量观念,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质量保证氛围。

3.建立常态化周期性诊断与改进机制

建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按照“目标—标准—计划—

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完整的工作流程,根据实时动态数据,开展动静结合、及时预警监测、即时跟进改进的自我诊断和改进工作,形成常态化、实时化的诊改工作机制。

四、构建体系

(一)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

强化顶层设计,面向质量保证的我司、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以我司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支持,围绕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五个业务系统构建相互支持、有机衔接的管理链、目标链、标准链、保障链、诊改链、信息链。聚焦人才培养工作要素,从各方面、各环节查找不足,实现螺旋式质量诊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表1)。

1 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成要素表

五横

五纵

我司

专业

课程

教师

学生

决策指挥

发展规划

1.章程

2.组织结构

3.发展规划体系

4.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群)建设规划

2.专业(群)建设方案

1.课程建设规划

2.课程建设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教师发展规划

1.学生发展规划

2.学生自我发展规划

质量标准

1.条件标准

2.效益标准

3.影响力标准

1.专业(群)建设标准

2.专业教学标准

1.课程建设标准

2.课程标准

1.教师发展标准

2.教师任职标准

3.团队建设标准

1.优秀大学生标准

2.学生发展标准

质量生成

1.规划实施

2.人才培养体系实施

3.质量文化建设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

1.课程标准执行

2.课程授课计划

3.教学实施方案

4.课堂教学规范

1.教师引进

2.教师培养

3.团队建设

1.学业发展

2.能力发展

3.综合素质发展

资源建设

1.基本办学条件

2.校企合作

3.资产经营

1.师资队伍

2.实践教学条件

3.其他教学资源(合作企业资源、专业教室、多媒体设施、网络等教学资源)

1.授课教师资质

2.实训条件

3.其他教学条件

1.教学设施

2.科研设施

3.社会服务设施

4.生活设施

1.学习设施

2.生活设施

3.校园环境

支持服务

1.产教融合政策

2.激励政策

3.内控机制

4.智慧校园建设

1.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

2.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

3.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1.教学运行管理

2.教学条件建设与应用

3.教学材料选择使用与管理

1.教师发展保障

2.生活保障

3.安全保障

1.学习保障

2.生活保障

3.安全保障

监督控制

诊断改进

1.预警发布与响应

2.质量诊改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预警机制

课程诊断与改进机制(课堂教学、课程建设)

1.师德师风诊改

2.职业能力诊改

1.学业水平诊改

2.学习能力诊改

3.学习风气诊改

质量报告

1.年度质量报告

2.执行规划报告

3.内控体系运行报告

专业诊改报告(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专业建设分析报告)

课程诊改报告(课程改革与课程教学执行情况报告)

1.教师发展质量报告

2.师资规划执行报告

1.学生发展质量报告

2.学生规划执行报告

外部评估

我司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专业评估

课程评估

师资评估

毕业生跟踪调查

一平台

集团信息管理平台

(二)构建职责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

为保证诊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建立如下组织管理体系(图1)。构建由我司党代会、教代会、党委会及院长办公会组成的诊改工作领导层,全面领导我司内部质量诊改工作的顶层设计、实施和绩效评价工作;构建由党政办公室(质量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信息技术中心等我司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诊改工作统筹层,聚焦诊改七要素,面向我司、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目标、标准、制度,实施监控预测和诊断改进工作。依据我司战略,对应纵向五系统职能,按上级机构设置相关规定,结合我司事业发展规划,调整部门设置,明确部门职责,确定各部门在纵向五系统中的归属(表2)。

2  各部门(单位)在纵向五系统中的定位


纵向五个系统

职能部门(机构)

备注

决策指挥系统

决策机构:我司党代会、教代会、党委会、院长办公会

咨询机构: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质量保证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党政办公室、宣传统战部(工会)、教务处、科技处、信息技术中心为决策机构提供日常服务

资源建设系统

组织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图书情报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教务处、科技处、国际教育集团、党政办公室(外事办)、产教融合处、项目管理处

从人、财、物、图书、信息、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建设与配置资源

支持服务系统

党政办公室、计划财务处、纪检监审处、安全保卫处、继续教育集团、宣传统战部(工会)、教务处、学工部、产教融合处、项目管理处、团委、组织人事处、科技处、海科校区管委会等

从管理制度、监察审计、校园安全、师生获得感、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质量生成系统

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工部、团委、产教融合处、党政办(外事办)、各教学单位等

从招生、就业、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关键环节构建全过程质量生成与保证机制

质量监控系统

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学工部、计划财务处、纪检监审处、信息技术中心

从我司办学定位、我司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财务审计等方面构建全面质量监控与保证机制

 

1 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管理体系

(三)构建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

1.基于SWOT分析编制我司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

围绕我司“13554”发展战略,聚焦七要素,对我司现状进行SWOT分析,编制我司“五大行动提升计划”和《创新发展2035》,开展发展能力诊断,完善我司规划体系。根据规划建设目标,以质量文化为引领,编制建设目标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1+8+8”目标链(图2)。各二级集团依据我司总体规划,编制二级集团发展规划,在对集团相关专业进行SWOT分析基础上,编制各专业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形成我司规划与二级集团规划目标执行链。


 

 

 

 

 

 

 

 

 

 

 



 

            图2  我司“1+8+8”规划示意图

2.落实目标任务

根据我司“13554”发展战略、“五大行动提升计划”和《创新发展2035》等专项规划,将建设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主要内容参考表3。各部门(单位)依据我司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本部门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教师个人和学生个人结合我司发展目标,根据个人发展实际情况,明确个人年度发展目标。

3  我司发展规划建设任务分解表

我司战略规划

名称

负责部门(单位)

负责人

子项目名称

子项目负责人

预期目标

年度任务分解

验 收

要 点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四)建立标准体系,形成标准链

我司围绕将学生培养为“农村建设的践行者、农业技术的推广者、农民致富的引领者”这一目标,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阶梯成长为重点,各部门(单位)根据我司在整体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五个方面确定的目标,制定具体质量标准(表4)。

4 目标建设质量标准一览表

标准层面

制定部门

主要内容

我司

党政办

我司发展标准

岗位工作标准

专业

教务处

专业(群)建设标准

专业(群)动态调整方案

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资源配置标准

 专业评估通用指标体系

专业(群)质量诊断标准

课程

教务处

课程标准

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标准编制规范

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标准

教师

教务处

组织人事处

学工部

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评审指标体系

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

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评定办法

辅导员管理及考核办法

师德师风规范及评价考核办法

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

高层次人才引进标准

学生

学工部

教务处

学生发展标准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1.健全管理服务标准

全校各部门(单位)找准各自在纵向五系统中的归属和职能,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宗旨,梳理“岗位—职责—工作”的关系,建立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形成岗位职责和管理服务标准。

2.健全专业、课程标准

建立基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质量目标体系,制定完善的专业质量标准体系,由计划标准、资源标准、行动标准、结果标准组成的专业、课程逻辑相关的标准系列(图3),明确质量控制重点。

 

3 专业、课程标准体系示意图

3.健全教师发展标准

组织人事处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

标准,兼职教师管理标准以及教职工岗位聘用、业绩考核和配套的保障标准,形成师资队伍建设标准。

4.健全学生发展标准

建立完善学生成长标准体系,形成综合考虑学生思想道德规范、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养成、职业发展规划等要素的学生发展标准。

(五)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建设

依据纵向五系统组织机构职责,厘清各部门(单位)管控事项,修改完善相关制度,设计部门管控事项工作流程,完善我司制度体系(表5)。梳理我司层面的人事、财务、课程教学、学生事务、后勤保障、研究发展、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监督控制等事项,最终形成我司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将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聚焦到人、聚焦到质量,自律、自觉的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对质量的不懈追求,体现出我校作为农业职业院校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5 制度完善任务分解表

五层

建设任务

预期成果

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单位)

决策指挥系统

 

 

 

 

资源建设系统

 

 

 

 

支持服务系统

 

 

 

 

质量生成系统

 

 

 

 

质量监督系统

 

 

 

 

(六)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

1.建设校本数据中心,优化智慧校园基础环境

建设对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校本数据中心,形成汇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量数据仓库,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切实做到数据“最多填一次”;建设统一应用开发平台,打造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业务应用的有效集成、无缝对接和定制开发,切实做到办事“最多跑一次”;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信息化平台,建立集团、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的诊改业务应用,建成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将我司各项工作与信息化平台结合,实现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

2.挖掘平台数据,实现基于数据信息的运行管控

制定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数据分析的制度。完善

校本数据中心在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分析、监控、预警、激励功能。将状态数据作为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绩效判断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不仅满足教学行为、教学质量和常态监控数据的动态管理,还能满足问题与薄弱环节诊断,预测偏差,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偏离设定的质量目标,逐步推进诊改工作常态化(图4)。

 

4 信息管理平台功能示意图

五、运行实施

建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图5)。“8字形”螺旋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所谓静螺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其中,诊断与改进在实施完成后进行,而主体因诊断、激励产生学习动力和创新活力,引发知识创新,形成自“目标”开始的、比较全面和深刻的改进方案。所谓动螺旋指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跟进调控、改进的过程,形成常态化、实时化的诊改工作机制。

 

5 “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运行模式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构建“四方三层”诊改监控模式。这种模式简要概括为四方监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我司、学生)、三层管理(我司、职能部门和二级集团、教研室),实施开门办学策略,吸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我司、学生四方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同时由我司、职能部门和二级集团、教研室三个层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组织实施,适应工学交替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监控重心前移,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强化预防管理、过程管理和全面质量

管理,做到有检查、有处理、有落实、有反馈,形成持续改进的

机制,形成以评价促监控,以监控促管理的良性循环。

(一)我司层面诊改

将我司“13554”战略规划、五大行动提升计划、“双高计划”等建设目标分解为年度工作目标,各部门(单位)根据我司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要点,结合本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能,确定本部门(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将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形成各部门(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同时,健全各类规章制度、部门职责、工作流程等,依托信息化平台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第三方评价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对照我司发展目标链和标准链开展我司层面诊改。

我司诊改周期为一年一次。每年初,我司制定目标考核办法,并在年中和年底分别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将诊改工作列入各部门(单位)年度目标任务中,强化各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的质量保证主体责任,通过绩效目标考核和各部门(单位)诊改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我司年度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专业层面诊改

1.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制定《成都农业

科技职业集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专业建设标准》,明确专业设置的标准与调整流程,落实专业测评制度,依据专业建设标准定期对我司所有专业进行测评,使专业能上能下。通过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实时优化,实现专业与产业发展协调互动(图6)。

 

6 专业层面的质量改进螺旋

2.基于专业教学标准,开展专业教学自我诊改。专业教学团队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实施一年一次专业教学自我诊改,通过对照专业教学标准检验毕业生能力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修正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及教学标准,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3.基于专业建设方案,定期进行专业考核。运用信息管理

平台,实时采集专业建设状态数据,在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监测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施三年一轮,吸收行企、政府、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考核,并及时反馈和改进;各二级集团组织专业团队面向多元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就业市场分析、毕业生跟踪调研分析、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析,修正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层面诊改

课堂是课程建设的落脚点和教学质量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点,是联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的枢纽,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新型课堂教学形态建设,是落实内部质量保证的重要切入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实训条件、师资条件、信息化条件保障新型课堂建设。结合移动云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利用我校诊改信息化平台的实时大数据,开展课程教学常态化诊改工作。

1.课程建设诊断与改进

各二级集团依据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结合本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围绕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与学分设置、教材、图书资料、课程教学资源和实验实训条件、课程教学团队等,按立德树人的总要求,贯穿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借助移动云教学手段,利用诊改信息化平台,对照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建设诊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形成《课程诊改报告》。

2.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

各二级集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开展课

程教学诊断与改进,依据课程教学标准,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按照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供助移动云教学手段及诊改信息化平台适时追踪教师到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课后辅导与作业批改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到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等,并结合我司、院(系)督导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教学评价、学生学业情况等数据,开展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诊断与改进工作。同时,我司将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情况依据《教师教学工作量认定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纳入任课教师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之中,与职称晋升和评优对接。

(四)教师层面诊改

教师诊改分为师资队伍建设诊改和教师个人发展诊改两个层面。依据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和学生反馈等,通过事前发展规划和任务分解,事中数据收集和检测预警,事后结果运用与调整创新,提升我司师资水平,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1.师资队伍建设诊改

师资队伍建设诊断点包括:师资总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结构、高层次人才数量、教师团队建设等指标。设置生师比、职称比、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双师”

教师比例、教师团队数量等为预警点。

    事前:组织人事处根据我司“13554”发展战略及我司第二

次党代会精神制定我司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分解年度具体工作目标,会同二级集团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诊断指标体系,开展诊改。诊改周期为一年一次。

事中:借助我司信息化平台数据源,将汇总数据与年度具体工作目标进行实时比对,实现实时预警,督促二级集团及教研室适时调整计划和目标,实现年度具体工作目标不断优化。

事后:通过我司信息平台实时呈现的数据源将作为我司教师引进、培养、调整、优化的依据,使我司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科学。

2.教师个人发展诊改

教师个人发展诊断点包括:师德师风、教学业绩、科研业绩、社会实践、个人发展等五个维度。具体包含年度考核、获奖情况、教学工作量、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指导学生技能比赛、教研科研项目、论文专著、专业技术职务等。师德师风考核、年度考核、教学工作量、教学评价、科研成果、培训(实践锻炼)等为预警点。

事前:每位教师根据我司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二级集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每年年初进行年度分解,制定诊改计划,实施自我诊改。诊改周期为一年一次。

事中:教师个人根据年度根据任务,逐一完成,实时在我司信息化平台中录入相应信息,信息平台依托教师个人发展目标量化指标,实时预警,并通过教师个人画像,实时呈现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业绩、科研业绩、社会实践、个人发展等五个维度的

动态发展趋势,通过教师之间的多维对比,督促教师不断优化和

调整目标。

事后:通过信息平台中教师个人画像的实时呈现及多维对比,成为教师个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抓住影响教师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教师层面的质量保证要素框架(表6)。从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岗位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师资队伍结构分析,结合学生数对各岗位数进行定编定岗。以教师个人成长为目的,建立与教师发展标准契合的教师发展制度。

6 教师质量保证全要素框架表

教师质量保证环节

P(计划)

D(执行)

C(监控和评价)

A(改进)

目标

标准

措施

部门(执行人)

职责

制度

部门(人员)

质量控制

部门(执行人)

改进任务

师德教育

 

 

 

 

 

 

 

 

 

 

培育培训

 

 

 

 

 

 

 

 

 

 

双师素质

 

 

 

 

 

 

 

 

 

 

教科研能力

 

 

 

 

 

 

 

 

 

 

教师考核

 

 

 

 

 

 

 

 

 

 

……

 

 

 

 

 

 

 

 

 

 

(五)学生层面诊改

1.学生工作诊改:明确学生工作目标,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工作标准和学生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学生发展目标,制定学生发展标准和考评办法,明确培养举措和路径;定期诊断学生工作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是否达成,分析原因,加强改进。建立环境育人反馈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学生自我诊改:结合我司学生发展标准制定学生个人发展

规划及学期个人计划,抓住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要素框架(表7)。编制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实施方案,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并自我调适。以素质教育考核为抓手,提升学生发展质量。

表7 学生质量保证全要素框架表

学生质量保证环节

P(计划)

D(执行)

C(监控和评价)

A(改进)

目标

标准

措施

部门(执行人)

职责

制度

部门(人员)

质量控制

部门(执行人)

改进任务

职业规划

 

 

 

 

 

 

 

 

 

 

学习能力

 

 

 

 

 

 

 

 

 

 

基本素质

 

 

 

 

 

 

 

 

 

 

职业素质

 

 

 

 

 

 

 

 

 

 

成长环境

 

 

 

 

 

 

 

 

 

 

……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由我司党委、行政统一指挥,加强诊改工作的咨询和指导。诊改工作办公室负责诊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安排,党政办、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学工部和信息技术中心统筹抓好我司、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和信息平台的诊改组织工作。各部门(单位)作为质量责任主体抓好诊改实施与落实工作。

(二)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制度管人。以我司《章程》、“13554战略”、工作要点为引领,不断完善我司的各种管理制度,聚焦诊改要素,完善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我司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常态化诊改机制,实现制度管人,促进质量螺旋式提升。进行流程设计,将设计的程序与制度匹配,制定《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控手册》,各质量责任主体按照流程办事,防风险、提效率,实现流程管事。

(三)激励措施

1.诊改与考核相结合,实现可持续上升

根据质量建设的要求和我司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修订部门(单位)年度考核方案,形成诊改与考核结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各层面、各部门(单位)以目标考核为抓手加强质量控制,逐步实现以实时数据采集为依据的过程控制制度,促进部门(单位)紧密围绕质量提升内涵建设。

2.实施目标考核制度,保证各项工作运行质量

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自我检查—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改进”质量螺旋递进的内部质量控制(图7),将我司年度工作任务落实、督查督办成效作为部门(单位)目标考核的依据(表8),实施业绩与奖惩挂钩,更好的保证高质量的运行体系。

 

 




 

 

图7 “8字型”目标考核流程图


 

表8 督查督办事项完成情况汇总表

督办

编号

督办事项

立项批号

承办(协办)部门

立项时间

限办时间

办结时间

备注

01

 

 

 

 

 

 

 

02

 

 

 

 

 

 

 

(四)经费保障

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科学分析实现目标任务所需的资源条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依据经费预算、使用、审计制度,保证经费足额投入、合理使用,为目标任务完成提供资源保障。

七、建设与实施进程

 

 

表9   集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施进程表

类别

任务

工作

预期成效

完成日期

责任部门

健全组织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

厘清各部门(单位)在纵向五系统中的归属、职责和权责,明确各部门(单位)在诊改中的职能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诊改工作方案

2020.4

党政办

成立我司诊改工作组

2020.4

各部门(单位)

成立各部门(单位)质量保证工作组

2020.4

完善规划

基于SWOT分析编制集团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

编制我司“五大行动提升计划”白皮书

我司规划

2020.4

党政办

编制建设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

目标链图

2020.5

党政办

各部门(单位)

执行规划年度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与绩效挂钩

目标考核办法;指标考核表;考核结果

2020.5

建立标准

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标准

制订职能部门重点工作考核指标

重点工作考核指标

2020.5

党政办

建立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标准系列

建立专业、课程标准系列

各项标准

2020.5

教务处

建立教师发展标准系列;制订兼职教师等聘用考核标准

2020.5

组织人事处

建立与完善学生发展标准

2020.5

学工部

完善制度

梳理组织机构管控事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形成内控机制

梳理现有制度,构架并完善集团的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框架

2020.12

党政办

梳理部门管控事项,优化完善现有管理制度;设计部门管控事项工作流程

制度、流程

2020.12

各职能部门(单位)

制订完善集团组织机构绩效考核制度

制度

2020.12

党政办

建立专业层面诊改制度

制订专业诊改制度

2020.12

教务处

建立课程层面诊改制度

制订课程诊改制度

建立教师层面诊改制度

制订教师诊改制度

组织人事处

建立学生层面诊改制度

制订学生诊改制度

学工部

建设平台

建立校本数据中心

建设校园大数据管理平台

信息化平台

2020.9

信息技术中心

建立统一应用开发平台

整合开发信息化业务应用,构建网上办事大厅

2020.9

信息技术中心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信息化平台

建设绩效考核管理业务应用

2020.9

信息技术中心     质量办

建设课程诊改业务应用

2020.9

信息技术中心     教务处

建设专业诊改业务应用

2020.9

建设师资诊改业务应用

2020.9

信息技术中心     组织人事处

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管理诊改业务应用

2020.9

信息技术中心     学工部

挖掘平台数据,实现基于数据信息的运行管控

制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管理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制度

制度

2020.9

信息技术中心

用数据信息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方面对培养质量、工作绩效分析、诊断和改进

过程档案

2020.12

各部门(单位)

 

 

 

 

附件2

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根据《四川高职诊改专委会关于开展教学工作诊改复核的通知》(川高诊〔2019〕9号)《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体系建设方案(试行)》(成菠菜2016〕129号)《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在前期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依据我司“13554”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我司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方案,综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自我保证、稳步实施、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我司内部治理水平,推动我司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机构

由我司党委、行政统一指挥,成立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和工作小组(详见附1)。诊改工作办公室负责诊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安排,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学工部和信息技术中心统筹抓好我司、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和信息平台的诊改组织工作。各部门(单位)作为质量责任主体抓好诊改实施与落实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 修订诊改方案(2020年3月上旬—2020年5月下旬)

按照诊改工作要求,质量诊改工作实行“统筹规划设计、分段组织实施”的总体安排,2020 年上半年加强诊改工作,修订诊改方案,落实工作任务,探索全面质量管理。

(二)全面质量管理(2020年6月上旬—2020年11月中旬)

按照《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任务落实参考表》(附2),各二级集团及职能部门开展自查自诊自改工作或专项诊改工作,完善资料整理建档、撰写部门诊改报告、制定提升措施、实施提升计划。诊改工作委员会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质量诊改工作专项会议,对各二级集团及职能部门阶段性质量诊改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对下一阶段的重点质量诊改项目进行工作部署,并视情况及时开展专项质量整治项目。

(三)我司自主复核(2020年11月中旬—2020年12月中旬)

我司根据诊改复核工作要求完成对各部门(单位)自主诊改提升工作进行检查复核,其中我司、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应至少在三个以上层面建立螺旋并运行有效,必须包含专

业、课程诊改。加强资料汇总与分析,撰写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报告》。

(四)迎接上级复核(2021年12月底前)

按照《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和我司诊改工作方案,迎接四川省教育厅复核工作,完成并上报下述材料。

1.我司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

2.2年我司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3.2年我司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4.2年我司、校内职能部门、院(系)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

5.我司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

6.成都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五)总结交流学习(2021年12月底前)

完成我司诊改工作的总结,学习借鉴其他院校诊改试点工作的优秀经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司诊改总体方案,扩大诊改领域和范围,全面开展全要素质量诊改提升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学习,理清思路,不断完善诊改工作实施方案。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全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加强诊改理论学习,吃透政策精神,理清诊改工作思路,相关职能部门结合我司实际制订相应的执行方案和工作规划。

(二)广泛宣传,全校动员,强化质量意识,形成良好的诊改工作氛围。组织全校各部门(单位)召开诊改工作会议,聘请熟悉高职教育、具有管理经验的高职院校专家、教育研究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我校的诊改专家组,解读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诊改工作的政策、目的、安排和要求。让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知道、了解、支持、参与诊改工作,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全面营造良好的诊改工作氛围。

(三)科学分工,层层落实,将诊改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落实各质量主体责任。我司将诊改工作纳入部门(单位)的绩效目标考核,强化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主体责任,以有效促进诊改工作的开展,保证诊改实施的效果。

附:1.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构

2.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任务落实参考表

 


附1

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构

 

为保障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长效建设,确保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可持续开展,全面促进我司质量提升,落实主体工作责任,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委员会和工作小组。

一、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委员会

主  任:邵波 张之湘

副主任:邹克俭 陈昌辉 龙旭 

成  员:冯光荣、杜煦、唐雪松、官万武、罗泽林、何辽平、刘慧、徐刚、罗玉琼、曾红、王慧、沈恒超、叶青华、郑洪凯、杨洁

工作职责:作为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我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保证规划、监测指标体系和改进措施;负责审定各二级集团及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质量保证规划、监测指标体系和改进措施;加强考核结果认定。

委员会下设立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

办公室工作职责:统筹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相关工作,

并做好制度保障和管理服务工作。协助二级集团及职能部门组织

开展专项工作,围绕我司、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确定质量监测指标与诊断工作方案;负责汇总编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负责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统筹工作,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分析等日常工作要求,编写与发布我司年度质量报告等。

二、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小组

(一)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小组

组 长:陈昌辉

副组长:罗泽林

成 员:姜光丽、阳淑、邓继辉、孙林、易林、邹承俊、熊丙全、蒲晓辉、徐刚、杜煦、郑洪凯

工作职责:牵头负责制定专业、课程层面的诊改实施方案;组织完成我司教学事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平台,完成教学诊改相关数据采集、分析等日常工作要求,编写分析报告;负责制定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目标及计划,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完成教学管理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重点领域开展教学管理诊改工作;负责审核教学诊改相关的各类文件与表单资料;负责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完成教学诊改报告。

(二)学生发展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小组

组 长:龙

副组长:何辽平  

成 员:姜光丽、倪剑、赖柳伶、张智晖、易林、罗晓萍、杜煦、罗泽林、徐刚、叶青华、郑洪凯、杨洁

工作职责:牵头负责制定学生层面的诊改实施方案;组织完成我司学生发展专项规划;强化学生管理平台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确保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及日常工作要求;负责制定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目标及计划,健全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完成学生管理相关工作;负责审核学生诊改相关的各类文件与表单资料;负责组织围绕“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创新创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学生发展诊改工作,完成学生发展诊改报告;负责编写与发布年度学生就业质量报告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证诊改工作小组

组 长:邹克俭

副组长:杜煦

成 员:冯光荣、唐雪松、官万武、罗泽林、何辽平、刘慧、徐刚、罗玉琼、曾红、王慧、沈恒超、叶青华、郑洪凯、姜光丽、阳淑、邓继辉、孙林、易林、邹承俊、熊丙全、蒲晓辉、杨洁

工作职责:牵头负责制定教师层面的诊改实施方案;组织完成我司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强化管理平台对师资队伍优化的促进作用,确保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及日常工作要求;负责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目标及计划,健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完成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工作;负责审核教师诊改相关的各类文件与表单资料;负责组织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诊改工作,完成师资队伍建设诊改工作报告等。

(四)质量保证体系诊改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陈昌辉

副组长:郑洪凯

成 员:杜煦、官万武、罗泽林、王慧、何辽平

工作职责:研究制定我司信息化发展规划;负责协助各部门管理平台运行与服务;制定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及计划,健全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度,完成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诊改工作;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平台的研究与应用等。

(五)服务保障建设与诊改工作小组

组 长:冯光荣

 员:唐雪松、曾红、叶青华、沈恒超、官万武、郑洪凯

工作职责:负责我司资源配置、优化、安全、服务保障工作;强化管理平台对服务保障工作的支撑作用,并确保满足日常工作要求;负责制定服务保障工作质量目标及计划,健全完善服务保障管理工作制度,为师生提供各项条件保障、生活保障及安全保障,组织开展服务保障诊改工作。


2

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任务落实参考表

诊断

项目

诊断

要素

诊断点

影响因素参考提示

我校改进参考项目

牵头部门

参与部门

1

1.1

质量

保证

理念

质量目标与定位

我司发展目标定位是否科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是否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1.完成我司“十四五”建设规划及各类子规划、“五大行动提升计划”和创新发展2035规划;

2.我司总体规划在年度计划中有落实,各子规划目标形成对总体规划目标的支撑。

党政办

党政办

教务处

科技处

宣传统战部

质量保证规划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是否科学明晰、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实际执行效果是否明显。

1.制定我司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并落实;

2.我司、专业、课程、师资、学生五个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是否科学明晰,实施效果如何。

党政办

党政办

教务处

组织人事处

学生处

质量文化建设

师生质量意识,对我司质量理念的认同度;质量保证全员参与程度;质量文化氛围;持续改进质量的制度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实现持续改进。

1.具有我司特色的体现职教理念的现代质量文化建设;
2.将质量文化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党政办

宣传部

各部门(单位)

1.2

组织

构架

机构与分工

我司、院系各层面质量保证机构、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分工与职责权限是否明确。

1.各部门(单位)岗位职责明确;

2.我司、院(部)各层面明确各自在质量保证方面的工作职责。

党政办

组织人事处

各部门(单位)

质量保证队伍

质量保证队伍建设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对质量保证机构、人员是否有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考核机制是否严格规范;能否实现持续改进。

1.对质量保证机构、人员有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

2.质量保证工作是否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党政办

各部门(单位)

1.3

制度

构架

质量保证制度

我司、院系、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是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1.各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办法;

2.顶岗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办法;

3.制定新教师(兼职教师)试讲制度和导师制度;

4.校内督导与校外督导管理办法;

5.各制度之间有支撑、有侧重、有衔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

教务处

各教学单位

执行与改进

质量保证制度落实情况与改进措施是否具体务实;质量保证制度是否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否定期发布质量年度报告,质量年度报告结构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二级集团专业自我诊改是否已成常态。

1.制定质量年度报告管理办法;

2.定期发布质量年度报告;

3.各专业自我诊改方案—教务处。

党政办

教务处

各部门(单位)

1.4

信息

系统

信息系统与管理

是否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人财物是否有保障,管理是否到位,运行是否良好;是否建立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工作制度,数据采集是否实时、准确、完整。

1.高基报表—党政办;

2.人才状态数据库—党政办;

3.建立完善管理平台建设,保障其实施和运用—信息技术中心。

党政办

党政办

信息技术中心

信息应用

是否运用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各级用户是否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

1.完善我司质量诊改信息化平台;

2.整理教学巡查报告和质控简报,完善常态化的信息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

3.各部门(单位)对比全省及全国的相关数据,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形成数据分析报告。

信息技术中心

各部门(单位)

2

2.1

专业建设规划

规划制定与实施

专业建设规划是否符合我司发展实际,是否可行;规划实施情况如何,专业机构是否不断优化。

1.我司专业三年计划和五年规划;

2.各二级集团专业(群)建设规划(需有任务分解及时间进度安排);

3.设置我司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各二级集团专业(群)建设规划、审批新建专业、督查规划实施情况;

4.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

5.制定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目标与标准

有无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规范、科学、先进并不断优化。

1.每个专业均设置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大调、每年微调”的机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优化改进。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条件保障

新增专业设置程序是否规范;专业建设条件(经费、师资、实验实训条件)是否有明确的保障措施。

1.新增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师资、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方案、可行性报告等材料齐全;

2.新增专业师资、实验实训条件、教学资源齐备。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2.2

专业诊改

诊改制度与运行

我司内部是否建立常态化的专业诊改机制;是否能够促成校内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

1.建立专业核心技能抽查机制;

2.将专业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作为专业(群)设置与调整的首要标准和必要条件。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诊改效果

诊改成效如何,人才培养质量是否不断提高;校企融合程度、专业服务社会能力是否不断提升;品牌(特色/重点)专业(群)建设成效、辐射影响力是否不断增强。

1.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效果总结;

2.专业建设的成效;                        3.企业用人评价。

教务处

学生处

各二级集团

(评估)

结论应用

是否积极参加外部专业诊断(或评估、认证);外部诊断(评估)结论是否得到有效应用,对我司自诊自改是否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1.积极参加外部专业诊断(或评估、认证);

 2.外部诊断(评估)结论应用情况分析。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2.3

课程质量保证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体系建设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二级集团每年度审核各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目标与标准

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目标达成度;课程标准是否具备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与完备性。

1.课程体系规划目标达成度设置科学合理;

2.课程标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诊改制度实施与效果

校内是否开展对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诊改,形成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是否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明显的推进作用。

1.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的制度梳理;

2.云教学课堂评价与质量监控。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3

3.1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规划制定

我司、院系、专业等层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一致性和可行性;规划目标达成度。

1.我司、二级集团、专业等层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跟踪;             

3.我司是否有师风师德建设方案,落实是否到位。

组织人事处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实施保障

是否能为师资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必需的外部环境、组织管理、资源支撑、经费等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相关保障制度的建立。

组织人事处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3.2

师资

建设诊改工作

诊改制度

是否制定专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聘用资格标准;是否开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的诊改,形成常态化的师资质量保证机制。

1.制定专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聘用资格标准;

2.培训提升师资质量保证制度的建设。

组织人事处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实施效果

教师质量意识是否得到提升;教学改革主动性是否得到提高;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水平、稳定性、社会服务能力等是否得到持续改善;学生满意度是否得到持续提升。

1.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的分析;
2.教师质量意识的教育与培训;
3.学生评教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组织人事处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4

4.1

育人

体系

育人规划

是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学生素质教育方案制定是否科学,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否因材施教,注重分类培养与分层教学;是否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

1.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标准;

2.不断完善学生素质教育方案;

3.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梳理;

4.我司社团建设与运行机制;

5.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学生处

各二级集团、团委、

产教融合处

诊改制度

是否实施对育人部门工作及效果的诊改;育人工作是否已形成常态化诊改机制;育人目标达成度。

1.将育人工作纳入我司日常的绩效考核,有监督,有评价;

2.实施对育人部门工作及效果的诊改。

学生处

各二级集团

实施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积极性;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1.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定期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生处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4.2

成长环境

安全与生活制度

是否实施对服务部门服务质量的诊改,并形成常态化安全与生活质量保证机制;我司安全设施是否不断完善;学生生活环境是否不断优化;学生诉求回应速度、学生满意度是否持续提高;意外事故率是否不断降低。

1.实施对服务部门服务质量的诊改,并形成常态化安全与生活质量保障机制;

2.学生生活环境是否不断优化的情况总结;

3.建立学生诉求与反馈机制,回应情况总结与分析。

党政办

各部门(单位)

特殊学生群体

服务与资助

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残障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学生生活保障管理运行机制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情况;能否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必要的设施、人员、资金、文化等制度。

1.特殊学生群体服务与资助相关制度梳理;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情况总结;

3.在校生是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3.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必要设施、人员、资金、文化等制度方面的情况。

学生处

各二级集团

 

 

 

 

 

 

 

 

 

 

 

5

5.1

外部

环境

改进

政策环境

能否促进社会资源引入、共享渠道的拓展;政策环境是否利于我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与完善。

1.建立接受政府、企业、个人捐资捐物等助学馈赠相关制度;

2.完善校友会的建立与沟通机制。

图情中心

各部门(单位)

资源环境

是否能够促进校内办学资源的不断优化;我司资源环境能否促进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与完善,改善我司的办学条件。

我司资源环境包括各类平台(国际交流、职教集团、教科研实验室或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的梳理,运行情况分析。

各二级集团

各部门(单位)

合作发展环境

我司自主诊改机制是否有利于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不断优化;合作发展的成效与作用是否不断呈现。

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成效分析。

产教融合处

各部门(单位)

5.2

质量

事故管控

管控制度

是否建立质量事故管控反馈机制,制定质量事故分类、分等的认定管理办法,对质量事故处理及时有效;是否建立我司、院系两级质量事故投诉受理机构,制定质量事故投诉、受理、反馈制度;是否定期开展质量事故自查自纠,形成质量事故管控常态化管理反馈机制。

1.建立我司、院系两级质量事故投诉受理机构;

2.完善质量事故投诉、受理、反馈制度;

3.形成质量事故管控常态化管理反馈机制。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发生率及影响

我司质量事故的发生率、影响程度;我司质量事故与投诉发生率是否逐年减少。

我司近几年质量事故的发生率。

教务处

各二级集团

预警机制

是否建立过程信息监测分析机制与质量事故预警制度;是否有突发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应对工作预案。

1.建立过程信息监测分析机制与质量事故预警制度;

2.有突发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应对工作预案。

教务处

安全保卫处

各二级集团

5.3

质量保证效果

建设及效果

专业、课程、师资、学生发展质量标准是否完备、先进、成体系;能否在诊改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

1.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完备,持续改进与优化;

2.教师发展持续改进与优化;

3.学生发展持续改进与优化。

教务处

人事处

学生处

各二级集团

诊改机制建设

及效果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否日趋完备;持续改进的机制是否得到持续提升。

我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呈常态化并步入良性循环,人才培养质量化并步入良性循环。

党政办

教务处

5.4

体系

特色

我司质量保证

体系特色

我司自身质量保证体系能否形成特色,应用效果好,并能发挥辐射与影响作用。

凝练我司自身质量保证体系的特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党政办

各部门(单位)

 

 

 

 

 

 

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德通桥路392号  电话:028-82732260  邮编:611130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19888号